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一個美味故事

經過補習班的密集訓練,我對中式料理越來越有概念,現在看電視的美食教學節目或是讀食譜,都比較能快速進入狀況,吸收的也比較快。幾年前有陣子買了很多烹飪書籍,現在也會慢慢翻出來看,每天中午十一點,中廣流行網撥出吳恩文的快樂廚房節目,我常常邊弄午餐邊收聽,我其實不很喜歡這位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太自我了,很喜歡賣弄自己的學問,一個好主持人應該是能襯托出來賓的特色,而不是趁機顯示自己有多博學,多厲害,老愛跟來賓搶話、爭表現,真愛現的話,自己挑大樑就好,但是聽節目真可以吸收很多有關飲食的知識。

手頭剛讀完美裔華人林留清怡透過飲食來觀察大陸文化的書-「味人民服務」,以自身學習中菜的過程,結合報導文學的手法,側寫這個劇變中的巨龍國家,書本區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在北京一家名為「華聯烹飪學校」補習班學藝、考照的過程,第二部份是到一家北京市郊小麵館的工作經歷,第三部份則是在上海外灘高檔餐廳「黃埔會」實習的觀察心得,全書層次分明,引領讀者一步一步認識中國菜的精隨,更多的是中國社會裡錯綜難解的人際網絡及文化,書中和作者發生關連的三位主角,依出場序分別為王主任委員、張師傅及梁子庚,她(他)們的身分也分別為歷經文革的老輩知識份子、到北京討生活的外地民工及事業有成香港大廚商人,作者都以貼身接觸,第一手的觀察心得和讀者分享,客觀的臧否人物,讀不到一般華文書隱惡揚善的陳腐氣味,這可能是和作者自小接受美式教育及其所接受的新聞教育訓練有關。
全書在作者和美籍男友結婚後嘎然而止,現實生活裡,透過網路得知她在北京開設另一所名為「黑芝麻廚房」(black sesame kitchen)的烹飪學校(http://www.blacksesamekitchen.com/index.html),從網站中似乎可以看到,書中的王主任委員和張師傅都被延聘到該補習班擔任授課老師,顯然這個故事還是一直延續著,很期待作者的下一本書。

帳然若失的考試

8/15號是我中餐廚師考照的日子,地點在台北新店的莊敬高職,早上10:20-12:00考學科,下午13:00-16:00考術科,因為想早些知道下午術科的題組,我很早就抵達試場,那時已經傳出早上組抽到的題目是302,所以我們下午應該是考301,但是沒人願意確認消息的正確性,可我寧願抱持相信的態度在準備,畢竟縮小了範圍。當天應考的同學陸續到達,各個都是提著大包小包的來應試,幾個愛說笑的同學,讓考前氣氛輕鬆不少。十點完成學科報到(我是第11號)程序後,由專人引導脫鞋進入二樓的電腦教室,測驗以電腦、滑鼠選取答案方式作答,測驗開始15分鐘內不准交卷,成績在按下測驗結束的那一刻,立即判定考試結果,80題選擇題,我答錯一題,學科成績是98.75,成績單由主試官統一列印後,稍後由受測者簽收,學科的題庫已經背到爛熟,幾乎都是用下意識在作答,我在15分鐘前就已經做答完畢,也很快交卷,出來繼續準備下午的考試。
中午我沒有和同學出去之午飯,自己在大禮堂裡看顧同學的行李,啃著備好的麵包,繼續背誦做菜流程及注意事項。中午12點,同學被助教帶領到術科教室報到、換裝,果然是考301題組,負責抽籤的同學抽到301A,當公布之時,大家一陣歡呼,這是最簡單的題目,大家又朝目標邁進一步。
301A的六道菜是:粉蒸肉片、鳳梨拌炸蝦仁、三色炒筍絲、培根炒青江、皮豆蔥花拌豆腐、香菇炒板條,監評簡單提醒我們說粉蒸肉要好吃,蒸肉粉醃漬至少又15分鐘,又說炒粄條時一定不可以結塊,要條條分離,這樣的說明對我們產生很大的暗示作用,似乎他會把這些列入考評重點。

12:20進入考試的廚房場地,大家按照位置就定位後,監評說明考場規定,三小時內要完成六道菜製作,並將成品送至透明的監評室內,由監評老師鑑定合格與否,三小時一到,監評室的門就會關閉,請大家把握時間,接著開始點餐盤、點菜,正確無誤後押證件簽名點收,原來押證件的目的是要確定試後有把廚台清理乾淨,沒有完成就不退證件的。

13:00準時開始,我從清洗餐盤就慢人一步,因為我感覺監評一直在看我,讓我不敢囫圇亂洗,廚具洗好後,開始洗菜,補習班教授這組菜時,食材並沒有包括豆芽和韭菜,一時間也不知該放進哪道菜裡去煮,這一想就把清洗順序亂了套,等到蝦仁要挑腸泥時,又發覺挑不出來,可是明明尾巴又有一條明顯的黑跡,試後才聽到每個同學都在抱怨說在此遇到大挫折,後面開背時還企圖再去除,因為實在沒時間,草草切開就醃酒、沾粉下油鍋炸。
我遇到的另一個難題是三色炒筍絲,補習班都是給醃製的桶筍,這天考試是給切半的新鮮竹筍,約手臂長的鮮筍,一時間不知該如何下刀,尖端部份我覺得還很鮮嫩,應該可以留下切絲,也就真正切了一部份,後來瞄到對面大哥直接切掉上面2/3部分,只留筍體,我猶豫的一下,決定跟進,也只用下半部筍體,之前切的上半部就棄置不用。

時間過了二小時,我還在切辛香料,急忙切豬肉片並調配蒸肉粉醃製和燒水準備蒸籠,因為粉蒸肉片和鳳梨拌炸蝦仁最費工耗時,應該要早些弄,當我在準備要炸蝦仁時,看見對面的大哥還在和粄條奮鬥,我猜是監評的話深深影響著他,害他堅持著在下鍋前就要把粄條分開,我用餘光看他用牙籤試著分開每片沾黏的粄條,內心就替他擔心,些許沾黏的粄條,下鍋後很容易就分開了。後面的時間我一直在趕進度,我遇到的麻煩還有我的瓦斯爐母火一直會熄滅,原因是我廚台旁的箱型冷氣出風口,直接吹向瓦斯爐,只要鍋子一離開瓦斯爐,母火就被冷氣強風吹熄,這時就要請助教幫我點燃,真的浪費很多時間。

剩下半小時,我看到同學陸續把菜送入監評室,而我一道菜也還沒完成,這時內心有點慌了,開始擔心會通不過考試,但是看到對面大哥連蝦都還沒沾粉時,想到自己應該還可以趕上來,況且粉蒸肉已經在蒸籠,只差端上桌,蝦仁也炸好待涼,只剩拌美乃滋上桌,剩下四道菜,深呼吸一口氣後,先起油鍋把三色炒筍絲炒起來,端出第一道菜;沒洗鍋,接著做培根炒青江,出第二道菜;洗鍋,爆香蒜片、香菇、下豆芽,板條一下鍋,才發覺慘了,裡面還有很多預防沾黏的水沒有倒掉,這下變成要煮板條湯了,慌亂之際,只好想出把水舀出的濫招數,也不管監評有看沒看,終於還是把板條給裝盤出菜。

剩下十分鐘我還有三道菜沒出,急忙燒開水,用熟食法備製皮豆蔥花拌豆腐,時間實在太趕,顧不及正確程序,先完成再說,哪知皮蛋一剝開,蛋白部分就是軟爛不成形,刀切後更是糊爛不堪,不管美觀了,放上盤子就好,堆上事先燙好的蔥花,倒上醬油,撈出燙熟的四片葫蘿蔔水花片當盤飾,立即出菜。

剩下五分鐘,夾出蒸籠內的粉蒸肉片,跑著去出菜,監評緊張的嚷著說,大家不要跑,慢慢來,跌倒反而不好。我心想,不跑等會關門了,菜就送不進去啦。
剩下三分鐘,急忙到公共用品區擠美乃滋,將燙過的鳳梨和炸蝦仁拌勻,放上淺盤,加上小黃瓜愛心片當盤飾,立即出菜。

我在限時內完成六道菜的出菜動作。我聽到助教喊著第十一組完成。
這時我發覺我隔壁的第十組位置空空沒有菜,原來她是動作快,評審完畢,菜餚都完成打包了。
完成出菜後有點虛脫的看著對面的大哥正在炸蝦仁,我失魂似的洗著廚具,心想監評應該是要發揮佛心了,按規定洗滌動作是含在三小時內,放眼望去大家都還在清洗鍋具,等我回神後,似乎大家都已完成出菜動作。對面的大哥後來居上的動作,令我十分敬佩。我是最後一個清洗完畢離開考場的人,當助教檢查清洗合格後,領回證件,踩著蹣跚的步履走進廁所換下廚師服,這才發現,整個灰色背心都汗濕了,我不是個容易流汗的人,顯然這次考試讓我失水很多。

考完大家在大禮堂等著公布考試結果,我對自己通過術科考試這件事情不怎麼有信心,補習班上課,作完菜,老師立即會評審成績,這次考試結束,成品經監評打完分數後立即被助教打包帶走,沒人跟我說做的好不好,缺點在哪裡 ? 忽然有點失落的感覺,或許未來的煮菜生涯,就是這樣了,沒有老師會來評論,打成績,是自己對自己負責。

半小時後,榜單公佈,我在及格名單內,班上只有一位同學沒考過,大夥很開心的繳了160元製證費,領到一張熱呼呼的中餐丙級技術士證。這是我繼丙級電腦軟體應用、乙級電腦軟體應用、丙級廣告設計後的第四張技術士證。每張證件顯示每一段學習過程的付出及成果。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衛生講習的恐怖筆記

擔任丙級廚師工作,每年要接受八小時(乙級廚師要16小時)衛生講習的持續教育,在考前大家繳了900元(含中餐)的上課費,由補習班安排上課日期,為了這張上課證明,一堆子成年人在週六,乖乖坐在中壢市新勢國小視聽教室,吹冷氣聽課。上午衛生法規的課總是令人昏昏欲睡,我只有聽到老師一再強調網拍不要賣葯品或是刊登具有療效的字眼的廣告,連「消炎、止痛」都算是療效的功能,其餘的時間,我不是打瞌睡就是看自己帶去的書,承辦單位也知道這種課程的無聊,為防止學員翹課,簽名採上下午二次,下午還是第一堂課下課後才開放簽名,我因為還有其他演講要聽,只好撐到下午簽完名。
可是下午講師的課很精采,真該走時,反倒有些猶豫,是否該留下來繼續聽講。這位老師的大名是羅明庚副訓練師,也在虎頭山退輔會職訓中心教中餐,本身是中餐監評老師,他自己說只會餐飲,職涯從餐廳學徒一路當到副主廚,學歷則從高職一路唸到研究所,上課講到很多自己對餐飲的觀察及批評,許多不為人知的餐飲業內幕,這可把我的午後瞌睡蟲全嚇跑。

羅大廚問:廚師服為何選擇「白色」?因為廚師就是「處理屍體」的人,白色代表對犧牲自己供食用的食材表示哀悼,也是一種尊重。在他的時代,下工休息中的小廚師是聚在一起打麻將,現在只要開在餐廳附近的網咖,就是小廚師們的休閒空間。廚師素質良窳不齊是事實,曾經就發生過有人把老鼠藥當成鹽巴在用,沙拉脫當成沙拉油用,結果炒出一鍋子的泡泡;羅大廚更舉出一個好笑的例子,某位大廚終於如願應聘到某大飯店當差,一天飯店金主蒞臨,這位大廚卯足全力表現,金主也很滿意這位新任大廚的廚藝,在臨行前,大廚畫蛇添足的匆忙準備一份龜苓膏,要金主攜回當甜點,結果次日這位大廚就被開除,原因是忙亂間他誤把沙拉脫當成糖漿淋在龜苓膏上了。

羅大廚說:最髒的供食處就是自助餐店,除了蔬菜沒有充分清洗就下鍋外(這會殘留農藥),愛場上裝盤等客人挑選的菜餚幾乎沒有覆蓋,客人與店家(或許有戴口罩)談話的飛沫就亂噴;還有就是那一桶大湯鍋,每個盛裝的客人或多或少的會溢出湯液,髒手及湯碗的口水全都進入下方湯筒中。判斷餐館好壞有個方法,就是看服務生使用抹布的方式,是將抹布折好,用雙手將桌面每個部份擦抹乾淨,還是只抓住抹布一角,用畫W的方式胡亂擦拭。

羅大廚說:花錢買東西吃進肚內,應該要知道食材來源,以生蠔為例,自助餐店動輒標榜自歐洲進口,殊不知真要從歐洲進口,光一顆生蠔的單價就要250台幣,所以區區數百圓的百匯餐廳,不可能是用真正進口的高檔生蠔,進口生蠔在高檔餐廳市價,成本加上烹調費用至少都要上千圓,那市面上常見的生蠔哪來的呢?答案是95%來自南韓、5%台灣自產,有人說可是也很肥碩呀,大廚師說越髒的水牡蠣(生蠔)長的越肥,如果吃到有臭水溝味道的生蠔,不要懷疑就是台灣產的啦。我猜他說的有些誇張啦。

羅大廚說:台灣人吃髒東西,套句流行的話說就是「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省吃的小錢,卻賠上健康而花大錢去醫治,以10元燒烤攤為例,那些串在竹籤上雞腱、雞胗等什麼的鬼東西,湊上去聞都是酸敗的食材,但是大家還是買的很開心,反正才10元嘛,燒烤為何要刷厚重醬料,就是要壓那股酸腐的味道。很多人為了健康大老遠跑去深山吃放山雞,哪知廚房端出來的卻還是「三杯雞」,「三杯雞」是最不養生的高鹽、高油烹調法。有陣子網路謠傳豬脖子肉易堆積抗生素,吃多會破壞免疫系統,不肖廠商用賤價買來包水餃或製成魯肉醬,一時間大家視豬脖子肉為畏途,哪知換個名字為「松阪肉」,立即身價大漲,其實二者都這是相同的部位。大廚師說:唉!這款的台灣人!

羅大廚問:有人知道「刺鮭」指的是什麼嗎?「粉肝」是什麼東西嗎?「粉腸」又是哪個部位?
話說羅大廚有次到墾丁去玩,看到有攤位在買「刺鮭米粉」,心想嚐鮮試試這是什麼,一問之下才知道「刺鮭」指的是河豚,店家保證這是無毒的河豚,結果吃到一半,他的右臉出現麻麻的感覺,心想中標了,立即停止食用,他說下次在也不敢隨便去吃路邊攤的「刺鮭」了。這個例子是要告訴大家要清楚明白自己吃進去肚子的食物到底是什麼東西?常吃的粉肝就是豬的「脂肪肝」粉腸呢,嗯,其實是豬的輸卵管,換個稱呼方式的市場接受度會高些。還有呀,類似的名稱也會混淆視聽,市面上的鱈魚分為「扁鱈」和「圓鱈」,只有後者才是真正的鱈魚,前者其實是比目魚,因為體型不夠壯碩,橫切面太小,才會以斜切方式讓切面變大,這才有扁鱈之稱,所以同樣叫「鱈」魚,價格就差很大。

羅大廚問:菜買回家後,會整理過再放冰箱的人舉手,或是就直接塞入冰箱?市售的包裝塑膠袋無法透氣,所以冰存的效果不好,導致食物易腐壞,他建議去除塑膠袋,改以保鮮膜封裝,因為保鮮膜是可以透氣。冰箱最大容量不可大於60%,要給空間讓冷氣循環。自製的烏龍麵越嚼越甜,但是市售的烏龍麵,嚼久則產生酸味,這種麵買回來,其實不用放冰箱也不會壞,因為裡面含有強酸,之所以吃不出酸味,是因為廠商添加風味改進劑。

羅大廚說:台灣人吃東西,都不講求正確的方法,以握壽司為例,正確吃法是有魚肉的那面當送入口中時,魚肉的那面要朝下,使之與舌頭直接接觸以感受魚肉的鮮度,但是絕大部分人是用不正確的方法送入口中。他還強調哇沙必(山葵醬)並沒有殺菌的功能。

羅大廚的經驗談:判斷活蝦、死蝦的方法是根據尾巴的張開或是收縮,活蝦尾巴會張開,死了自然就縮在一起啦。

羅大廚的經驗談:從冷凍庫取出的食物,正確的退冰方法是,用乾淨的濕毛巾包住食物,用電風扇吹,這種方式優於流水解凍法,也比冷藏室低溫解凍法快速。

羅大廚的經驗談:一般來說,判斷花生好壞的方法是看浮起或下沉,浮起的花生表示已經變質,但若是金門的花生例外,因為其富含油脂,固容易浮起。

羅大廚語錄:當他還是小廚師時,他的大廚常自豪的說:「我的手最乾淨了」,是呀,因為他們愛東摸西摸的,髒東西全都轉移到食材上去了。

羅大廚語錄:發芽的馬鈴薯有毒絕對不能吃,但是台灣人吃都沒事情呀,原因是自小吃習慣了,長途跋涉進口的馬鈴薯,要不發芽都難,但是若是對外國人供餐的話,一定要小心呀,臺灣人吃沒事,不表示外國人吃是OK的。

上完這堂課,我真的有被嚇到,外食這件事情,真要好好考慮一下。

見怪不怪的餐飲文化

衛生講習時,一位大廚講師用玩笑兼揶揄的口吻說,如果要省菜錢的話,早些起床,到街上逛,一定可以發現很多飲食店家門口地上堆有很多食材,看你缺什麼就挑什麼拿,記住喔,不可以拿太多,反正店家也察覺不出來。這反應了台灣一般飲食店家連最基本的驗菜動作都沒做好,老闆不自己上市場挑貨買菜,早上又爬不起來,只有放任送菜廠商將食材堆置在店口地上,不管衛生衛生方面顧慮,接觸過地面的食材,經過室溫放置一段時間後,被轉放上廚房流理台,污染就從人、狗、貓踩踏的地面,一躍上流理台。上完這堂課次日,我陪因工作所需的二哥去深坑老街勘查旅遊動線,為避開人潮,我們在早上八點就到達老街,晨光下的老街顯得非常寧謐,我們在欣賞重建的古街之餘,赫然也看到飲食店家門口地上所堆置食材,真的就跟前一日老師的喟嘆一樣,還有老街清晨走一遭,這也才發現一些號稱古法自製的臭豆腐、中藥湯底、酸梅湯的老店,從店員將魯包粉剪開,整包倒入鍋中及整灌酸梅湯濃縮液倒入玻璃大缸中,這才驚覺,那些廣告用詞,真的只要參考就好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看書添信心

考前一晚,在準備考題的休息空檔,我在翻閱一本由華裔駐大陸美食記者寫的名為「味人民服務」的書,作者是位美國長春藤名校畢業的ABC,進入中國後,她想透過食物來了解中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進入短期烹飪學校學習中國菜,接受美式教育的她,很不習慣大陸學徒制濃厚的教學方法,更猛的是她想藉由參加大陸國家烹飪考試來達到自我實現,書中講述她準備考試期間遭遇的挫折、譏諷,都令人發出會心一笑,以考試作弊為例,就是典型的中西文化差異,其中最令我發噱的一段是有關作者擔心評審吃到自己未調味的冷盤,試場老鳥要她不要擔心,因為評審顧慮受測學員經驗不足,根本不會冒險食用未經高溫烹煮的菜餚,我在衛生講習的課程中,親耳聽到監評大廚老師抱怨說,當監評很辛苦,要試吃根本不知道誰烹調的食物,蔬菜的農藥洗乾淨否?(一般因為考試都在趕時間,所謂洗菜只是呼攏作態)調味正確否?烹煮過程衛生否?如果真的每道菜試吃,日積月累,對監評的健康還真是一大威脅,所以他們基本上都以目視法試(視)菜,反正丙級最重要就是衛生,至於口味就在其次,所以一道忘記加鹽的菜還是可以通過考試的,因為目視法是看不出有否加鹽的。
這本書令人振奮的地方是作者最後還是通過考試,拿到證照,我心想,明天我是否也有這樣的好運呢?
為了儲備次日考試體力,當晚早早上床。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考前一天切了五條紅蘿蔔

明天早上先考學科,同時段其他人的術科也在進行,因為術科就只有兩大題組,早上考過的下午就不考,也就是說下午組可以縮小術科的範圍,加強準備工作,我應該早點去做準備功課。
昨天去家樂福美食區看了一下午的書,透過筆記,用想像力複習了可能會考的60道菜,學科的728的選擇題題庫看了三分之一,回家前進去賣場生鮮部門買了五條紅蘿蔔要回家練習刀工及盤飾製作。為了讓監評委員留下好印象,還特別去剪短頭髮,看起來有精神許多。
週日一早起來,就是把五條紅蘿蔔拿出來練習削皮、切菱形片、切丁、三角塊、水花片,越切感覺越上手,希望這種感覺能持續到明天考試。